揭秘:三伏天里,每一伏究竟隐藏了多少天的炙热?
三伏的每一伏各有几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的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称之为入伏。2024年初伏时间表:2024年7月13日(农历五月廿五星期六)~2024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四星期一)。
中伏,也叫二伏,三伏天里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又以中伏最热。2024年中伏的时间,比常年偏多10天,共20天,2024年中伏时间表:2024年7月23日(农历六月初五星期二)~2024年8月11日(农历六月廿四星期四)。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忍受。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末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2024年末伏时间表:2024年8月12日(农历六月廿五星期五)~2024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四星期日)。进入末伏,已经立秋,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三伏”之所以称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按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一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 上一篇: 福建建党100周年有哪些祝福语?
- 下一篇: 《摩尔庄园》手游:棉花糖豆浆完美食谱制作全攻略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4/27
-
04/27
-
04/27
-
04/27
-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