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养生指南
大暑时节话养生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扬花灌浆,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吃羊肉汤等习俗。
一、大暑养生总则
1. 清热解暑,利湿健脾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易生烦躁不安、乱发脾气等“情绪中暑”现象,而且此时湿热氤氲,人们又易感“暑湿”。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大暑时节应清热解暑,利湿健脾。
2. 补气养阴,顾护心阳
大暑时,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往往是“无病三分虚”,会有乏力、口渴等不适症状,所以此时应注意益气养阴。夏季五行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应注意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二、大暑时节如何养生
1. 起居调养
(1)调整作息,保证睡眠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消耗心脏阴液。夏季昼长夜短,顺应自然,此时应晚睡早起,适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晚睡不是提倡熬夜,原则上仍需保证7—8小时的睡眠,建议晚上10点至11点前就寝,早上5点半至6点半起床。中午气温最高,适当午睡能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有利于解暑清热,一般半小时左右为宜。
(2)注意防晒,防止中暑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尤其是正午时分,紫外线较强,此时外出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需采取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最好穿着棉麻丝类的透气衣物。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前往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西瓜汁等以解暑。
(3)及时补水,合理饮食
大暑时节,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可多吃一些生津止渴、益气解暑的食物,如西瓜、杨梅、丝瓜、苦瓜、桃子、草莓、西红柿、绿豆、莲子等。还可在家里自制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饮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解暑清热。此外,还要讲究合理饮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不宜过于寒凉或温热辛辣,以防损伤脾胃。
2. 情志调节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老弱病者及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很容易情绪低落,引发夏季情感障碍。
“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所以,大暑时节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静对待,做到“心静自然凉”。
3. 运动保健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运动调养宜选择低强度、少量多次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运动锻炼。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和中暑。
夏季炎热,“桑拿天”时,湿度高,气压低,使人感觉闷热难耐,人们往往喜欢通过游泳、冲凉等方式来解暑降温,但在此时如果运动过于剧烈,会导致人体体温迅速升高,新陈代谢增强,排汗量剧增,身体失水量加大,从而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闷热难耐的“桑拿天”里,中老年朋友进行运动时更要格外注意。
4. 经络养生
大暑时节,气温高,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不足的现象。此时,如果过度贪凉,易使体内阳气受损,更易出现阳亏,导致体内寒气过盛,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此时可以运用经络养生的方法来振奋体内的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大椎为督脉之穴,又为三阳、督脉之会,能振奋一身之阳气,为解表退热之要穴。大暑时节,可艾灸大椎穴,或用刮痧板沿着督脉从下往上刮拭,以振奋阳气,解表清热,预防感冒及中暑的发生。
大暑时节,天地间犹如巨大的蒸笼,湿热交加,人们就像在蒸桑拿一样,闷热难受,此时还应按揉或艾灸极泉穴、阴陵泉穴和承山穴,有助于清热解暑,利湿健脾。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按揉此穴可调畅气血,宽胸理气,养护心经;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按揉此穴可健脾利湿,通利小便,消除下肢水肿;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按揉此穴可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消除体内湿气,治疗小腿抽筋、腿脚疼痛、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等症。
- 上一篇: 如何获取爱奇艺7天免费会员?
- 下一篇: QQ水浒中真童威武将怎么样?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4/27
-
04/27
-
04/27
-
04/27
-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