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设立汉字节建议的表态如何?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传承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设立“汉字节”的呼声逐渐高涨。这一提议旨在通过节日的形式,增强公众对汉字的认识与热爱,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作为主管教育事务的政府部门,对设立“汉字节”的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具体回应。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107号建议的答复》中,详细阐述了教育部对设立“汉字节”建议的看法及已开展的相关工作。答复首先肯定了汉字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教育部、国家语委始终高度重视汉字的书写教育、规范推广和传承保护等工作。教育部强调,这些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广大青少年汉字书写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教育部着力抓好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基础,将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并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加以落实。许多学校响应号召,在语文课程中专门开设了写字课,以提升学生的书写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教育部还先后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对书法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书法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教育部以活动为抓手,建设工作机制,全面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通过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书法名家进校园”以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篆刻展示交流活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活动,教育部增强了广大师生以及全社会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他们对汉字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教育部还积极推进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这是一项旨在考查应试人员汉字的认读、选用、辨误、书写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自2007年开展试点测试以来,全国已有近二十个省(区、市)约30万人次参加了测试。这一测试不仅提高了国民汉字应用能力,还为汉字教育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师资培训和基地建设方面,教育部同样不遗余力。教育部先后组织开展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全国高校书法教师研修班等各种骨干师资培训,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教育部还遴选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支持基地举办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大会、《汉字》展进校园、《汉字》世界巡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提升汉字国际影响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上述措施外,教育部还积极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等重要活动。例如,在2019年,教育部隆重举办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甲骨文等冷门“绝学”的传承发展,还使甲骨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深入人心,起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在答复中,教育部对设立“汉字节”的建议给予了积极评价。教育部认为,这一建议对于展示汉字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积极意义。教育部表示,将会组织专家进一步研究这一建议,在征求其他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条件成熟后,积极向全国人大或国务院提出建议。同时,教育部也呼吁社会各界利用其他机会,积极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共同推进全社会对汉字的热爱,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事实上,设立“汉字节”的呼声并非近年来才出现。早在多年前,就有学者和民间组织提出设立“中华汉字节”的倡议。他们认为,设立汉字节可以让世人更多地知道汉字的伟大、科学、神奇,树立民族自豪感,自觉地敬惜汉字、规范书写使用汉字、规范网络语言。这一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和支持,也进一步推动了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设立“汉字节”建议的关注和研究。
综上所述,教育部对设立“汉字节”的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和推动,教育部致力于提升青少年汉字书写水平和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育部也表示将进一步研究设立“汉字节”的建议,并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这一回应不仅体现了教育部对汉字文化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责任感,也为推动全社会对汉字的热爱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汉字节”有望成为展示汉字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新锐游戏抢先玩
游戏攻略帮助你
更多+-
04/27
-
04/27
-
04/27
-
04/27
-
04/27